2016/06/04

[澳門] 計畫之外的小旅行


最近這些日子被一連串的厄運纏身,心情沉重猶如一大片烏雲罩頂 (如上圖)。廣州參展完後本想直接回飯店休息,但同事一直聳恿我陪他去澳門走一遭,說是原本約好要去的朋友,臨時失約,他自己又無法習慣一個人旅行,堅持要有人同行,過程中的喜怒哀樂才能分享,拗了半天,雖然我不在最佳狀態內,還是勉強答應同事的請求。




車上除了我們之外,還有另一位新來的 H,他在開展前就因水土不服病倒了,在去澳門之前,我們先送他到深圳機場,讓他可以提早返台就醫。





機場內有免費接駁巴士可搭至碼頭,到澳門的船票 RMB 235,就在完全沒有準備的狀態下,擺動因皮鞋穿太久而輕微疼痛的雙腳,推著那裝有展會中各家目錄的巨大的行李箱,喀拉喀拉的上了同事安排的賊船 (?) 





整個航程約一個多小時,今天的風浪不太平靜,船開到一半還短暫的故障,船身便隨著起伏的海浪載浮載沉,我們開玩笑說這次廣州行的衰運仍在延伸,不如先想好跟這幾天事件有相關的數字,等等去賭輪盤好了XD。好在漂流了不久後,引擎重啟,伴隨著吃力的低吼聲,再次把我們向目的地推進。





前行了一陣,一座興建中、綿延不見盡頭的橋樑,朦朧的穿過船身濺起的浪花與透明玻璃映入我眼簾。欸!這不是傳說中的那座港珠澳跨海大橋嗎?多年前行駛在杭州灣跨海大橋時便領教過強國驚人的工程能力,明年底即將完工的港珠澳,全長約 50 公里 (遭了!是世界奇觀!),屆時港澳之間將形成一小時生活圈。不如請強國來幫忙蓋一條連接嘉義和澎湖的大橋,這樣一來去澎湖就不用搭恐怖的馥馨航空?隨著夕陽映照下的大橋影像愈來愈清晰,這才意識到,原來我們即將從它的下方穿越過去。





下船過完關尋問路人乘車路線,才發現原來我們到了氹 (dàng)仔,可搭乘免費賭場巴士,過橋前往澳門半島。星期五傍晚,從剛才的快船、關口與現在的接駁巴士上,都顯得略為冷清,看來習大大打貪政策使去年澳門 GDP 萎縮 20% 的新聞絕非空穴來風。

從巴士的側腹卸下行李後,決定進第一間看到的餐廳,當下只要不是展場便當,對我而言都算是美食。吃著雲吞麵與雪糕涼粉,邊滑手機尋找當晚住宿,由於我有些私事要處理,只需要一間有 wifi 的便宜旅館即可,便與當晚有「特殊」行程的同事別過,約好明早再碰面一起去看牌坊。





隔天起了個早,步出旅店覓食,空氣悶熱又黏膩,鏡頭遇熱產生的霧氣許久不消退。原來昨夜投宿的這條街叫福隆新街,是所謂的精華散步路線之一。這條古老街道有數百年歷史,曾經是繁華的商業街與紅燈區。 




街道兩旁盡是食店與手信店,經整修後各家各戶的木門與窗欞都塗上了相同的顏色,紅漆彷彿為它的豔史留下了印記。沒有遊客的古青樓老街氛圍很不錯,稍晚開市後的喧鬧又是另一種風景。




鑽進附近的小巷裡探訪沒有斧鑿痕跡的當地民居。



          

現成的舊時代場景無誤,確實也有許多電影在福隆新街取景,例如昨夜鬧了個笑話的新華大旅店,原本同事跟我上樓看房,但他嫌太殘破看起來像鬼屋,要我一起速速徹退,殊不如它是已開業 143 年,曾是當年最熱門的旅館,電影《2046》、《伊莎貝拉》的拍攝地點。看來我要先準備好這兩部影片,再訪澳門時一定要來住一次。





不知道為什麼,書法與腳踏車毫無違和感。





廟宇裡喜歡掛上數個圓形的線香,欲享受香灰灌頂之趣,不妨站在線香底下並唱誠心祈三願。





與同事會合後,前往牌坊的路上,經過一間魯班廟,廳堂的中央擺放了一組巨型魯班鎖。春秋末年出生的魯班,相傳發明了多種木工器械與加工工具,被譽為工匠的師,在中國各地都有修廟祭祀。





展示間裡,有一位劉姓導覽員,專門為訪客詳細介紹魯班的生平與展示工具的使用方式,當時有個活動是只要在微信上打卡宣傳這裡,便能得到一份禮品。好奇心驅使下拍下照片完成上傳,劉先生拿出了兩幅書法贈與我二人。同事拿到的字帖上面寫著「開懷」兩個字,非常適合他那開朗的個性,我的字帖上寫著「觀海聽濤」,具有濃厚的老莊思想。


「唉呀,這是最後的兩幅了,剛好送給你們兩人,看來今晚要加班了。」劉先生說。

這麼說來… 「這書法是您親手寫的?」我問。

他說這是他最大的興趣,怪不得… 的確跟他講話慢條斯理卻井然有序的風格滿搭配的。我說我媽也有在練行書,他尋問是學習哪位大家的字體?呆了半晌我腦袋勉強擠出了一個名字:「應… 應該是顏真卿吧?」(← 還好顏先生真的是寫行書的…XD)

(PS. 經尋問娘親後,更正為王羲之,哈哈哈)





接近大三巴街,遊客的人數呈指數成長,中午時分的炙熱驕陽,竟讓同事這個大男人不顧形象的撐起小紅傘遮陽。




決定研究一下 1998 年開始在台灣造成一窩蜂社會現象的元凶。




具標誌性的牌坊出現在視線內了。俗稱「大三巴牌坊」的它,其正式的學名是聖保祿大教堂遺址,葡文 São Paulo 音似三巴,而教堂僅存的正面前壁,外形類似中國的牌坊建築,故得此名。




踏上石階仰望著牌坊,在看文字解說之前,我們猜想著教堂損毀的原因,我猜是二戰日軍空襲,但事實是日本從未占領過澳門,有一說是當時葡擔心殖民地澳門會繼香港與新加坡之後遭日軍侵占,便向日本發出聲明,說是如果你敢打澳門,巴西便會將人數達數百萬的日僑全部遣送回國,澳門因此免受戰火波及,所以我的猜想是錯的。

正解是教堂最早興建於西元 1583 年,不知是否命中帶火,它自始至終就是在:蓋好 → 燒毀、再蓋好 → 再燒毀的輪迴之中無法超脫,1835 年最後一次付之祝融後,索性不修復了,留下今日所見的樣貌。1583 年,葡萄人在澳門蓋洋廟的同時,中國正值明朝萬曆11年,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剛出版五年,日本正值天正11年,豐臣秀吉在賤岳之戰中擊破柴田勝家,並於大阪築城,故大三巴和大阪城都始建於相同的年代。




牌坊的後方有一座小巧玲瓏的哪咤廟,清末當地民眾興建此廟希望藉此鎮押邪氣、阻止瘟疫流行。中廟洋廟比鄰而居,象徵東西方文化在澳門和諧共處。




信奉土地公的民間信仰,澳門與台灣相同,只是澳門土地公的神龕是鑲在家門、店鋪外的牆角,數量之多,難以忽略。




與博物館相連的大砲台,地形較高,有居高臨下之勢。




這齣穿越劇看得我也是醉了,粵劇人物坐賓士來上班 XD  (← 小姐你忘了關車門…)




澳門博物館有三層樓,從石器時代文明的起源至近代以來的民俗與傳統,內容包羅萬象,陳列得頗為精緻,讓原來對澳門一無所知的我,有了初步的認識。




以立體人偶的方式呈現葡萄與澳門人貿易情形,澳門人比較精明,西方人玻璃彈珠那一套在澳門並不好使。




1950 年宣傳粵劇的華僑報。




步出博物館後,驚見烏雲密布,一付大雨將至的前兆,是說這天氣變化得也太快,是該迅速逃往可避雨的地方才是上策。




徹到山下,但見在牌坊前自拍的民眾仍然絡繹不絕。




下午的人潮不減反增,沿路都是勸 buy 的手信店員工,光試吃就能解決一餐。




現場製作的杏仁餅,味道還挺不錯的。




同事帶我來品嚐一下所謂的名店,這碗紅豆雙皮燉奶,吃起來像是奶酪,加上紅豆簡直是絕配,店內高朋滿座,還需與其他客人併桌。和同桌來自廣州的清秀小妹妹閒聊,她們說經常跑來澳門與香港旅遊,比起澳門,她們更愛香港,因為地鐵四通八達,問我們有沒有去賭場?我說這次因為某些原因不便前往,廣州妹表示她們也只是在購物區閒逛而已,她們還未達到可以進賭場的年紀… (我:0_0)

離開義順,大雨瞬間傾盆而下,街上行人全都躲到了街邊屋下,這場雨宣告了這次短暫的澳門行提早結束。




轉移了三次躲雨的陣地,大雨仍兀自下個不停,同事忽然推推我,指著騎樓柱子旁的一個人,難掩興奮的跟我說:欸!你看,那個人好像是黃立行耶?我聳聳肩,不可置否的表示很少看電視,路邊的名星一般我都認不出來的,他盯了一會,決定走過去碰碰運氣。

「請問你是黃立行嗎?」同事問他。

雖然我從他眼神裡看到了半秒的遲疑,且在同事走過去尋問之前,原本站在旁邊的女伴發覺似乎被認出,專業又迅速的與黃先生來個美式擁抱後立馬神隱 (不知是否是演杜拉拉的徐靜蕾 XD),他還是大方的承認了,並答應與我同事合照。

見我沒什麼反應,後來同事問我,你不認識黃立行嗎?我當然知道阿,那首 Young Guns 的 MV,跳下直升機的畫面,看過就很難抹滅的掉 ( YouTube 有象徵年代久遠而模糊不清的影像),只是我當時還太小不懂事嘛… 況且我小時候的偶像只有孫耀威一個人… XD




















2 則留言:

  1. 我對於你輕描淡寫帶過的部分較有興趣誒!

    回覆刪除